图为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
本轮隐性债务置换的主要目标在于防范近两年内针对“城投债”等隐性债务领域可能出现的大规模违约风险。将原本受制于化债压力的政策空间腾出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和民生改善。这其中,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将迎来更坚实的经济基础。
未来三五年内,旅游业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去整合、盘活与提升,少投入、多盘活、软开发、少建设、重运营、巧推广是战略方向,也是方法路径。
直接增加12万亿
11月8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除此,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2万亿元。
近年来,在各地各部门协同努力下,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不断减少。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为14.3万亿元。
上述三项政策协同发力后,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
中国人大网消息,这是党中央统筹考虑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确保经济财政平稳运行,以及地方政府化债实际等多种因素,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今年一系列增量政策的“重头戏”。
解决地方“燃眉之急”
本轮隐性债务置换的主要目标在于防范近两年内针对“城投债”等隐性债务领域可能出现的大规模违约风险。
债务置换的本质是“以时间换空间”,即由高息的、剩余期限较短的债务转化为低息的、剩余期限较长的债务,虽不会降低存量隐性债务余额,却能有效减轻短期集中偿债压力。当前,部分地方财政已陷入困境,政府对企业的欠款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旦置换资金到位,将有效改善地方财政的运行状况,进而在未来两年内显著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违约或爆雷的风险。
当前一些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大、利息负担重,不仅存在“爆雷”风险,也消耗了地方可用财力。在这种情况下,实施这样一次大规模置换措施,可解决地方“燃眉之急”,缓释地方当期化债压力、减少利息支出。由于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支出。据估算,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
利好文旅等实体经济
化债的目的之一在于进一步释放地方政府的经济活力。地方政府是中国经济中重要的主体之一,扮演着“信贷发动机”的角色,恢复地方政府的经济能力,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回升向好至关重要。
除了解决地方的“燃眉之急”,此次12万亿化债限额,还可以帮助地方畅通资金链条。通过实施置换政策,一方面可以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腾出来,用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另一方面可以将原本受制于化债压力的政策空间腾出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和民生改善。这其中,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将迎来更坚实的经济基础。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可以利用这笔资金来修建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如交通、住宿、餐饮等;也可以用于推广和宣传当地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消费。此外,还可以用于支持文旅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结语
永麒科技集团聚焦数字文旅夜经济细分赛道,借力宁波文旅会展集团“文化、旅游、会展、体教、康养”五大产业优势、国资背景、融资支持及“三江汇海”混改重点支持计划的政策支持,全面整合外部生态合作圈和专家资源,通过“运营前置、服务陪跑”,帮助业主解决盘活文商旅项目所需的人才、融资、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等一系列痛点,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现国有资产证券化。
非商用版本 浙ICP备14033430号